一、概述
水力式外割刀性能参数见表10-11。
表10-11 水力式内割刀技术参数
型 号 | 割刀外径 mm | 接头扣型 | 切割管径mm(in) |
ND—S140 | ø95 | 27/8REC | 139.7(51/2)套管 |
ND—S178 | ø120 | NC31 | 177.8(7)套管 |
ND—S245 | ø180 | NC38 | 244.5(95/8)套管 |
ND—S340 | ø270 | NC50 | 339.7(133/8)套管 |
三、结构、工作原理。
结构如图10-18所示。
当割刀下入到预定切割位置时,开泵循环,逐渐加大排量,钻井液通过上、下滑阀的喷嘴,使下滑阀上、下产生压力差,此压力差使下滑阀克服弹簧阻力向下运动,推动刀头向外旋转进入切削状态,此时旋转割刀就可进行切割。
割断落鱼后,停泵,下滑阀上、下的压力差消失。下滑阀在被压缩的弹簧作用下向上运动复位。刀头在弹簧压片的作用下向内旋转复位。割刀就能从井中取出。
四、使用、操作
1、将内割刀接于钻柱上,下到预定井深,但应避开套管、油管接箍、钻杆接头等处。
2、空转割刀,开泵循环,记下空转扭矩。
3、以40~50r/min的转速正转割刀。逐渐加大排量,使下滑阀上、下产生1.3MPa的压力差,用水力自动进刀切割,直至割断落鱼。当扭矩值复原(即无反扭矩出现),表明切割完成。
4、停泵。停止转动钻具,使割刀恢复初始状态。应先缓慢上提30~50mm,再将割刀起出井外。
5、进行打捞作业,取出被割断的管柱。
6、在落鱼较深的情况下,为简化打捞程序,可在割刀上部接适当的小钻杆,其长度等于切割位置到鱼顶处的长度,小钻杆上端接打捞矛。这样割断后先使割刀回到初始状态,然后,再下放钻柱使打捞矛进入鱼顶孔内,反转一圈,上提钻柱,即可把落鱼与割刀一起取出。
7、注意事项
(1)下井前应核对被切割的管柱内径尺寸是否和割刀相适应。
(2)刀片是否处于缩回状态。
(3)下放割刀时严禁开泵大排量循环。如下放遇阻,应上提钻柱检查原因。
(4)切割应缓慢正转,操作要平稳。
(5)深井或弯曲井眼内打捞时,可在割刀之上装上一个稳定器。
五、现场维护保养
1、使用后清除上接头、刀槽及其它部件上的油污、泥渣,检查各零件的安全性,然后涂防锈油,并存放于干燥通风处。
2、上下钻台要小心,防止碰坏刀片及螺纹。
3、存放18个月后,使用前应重新拆开维护保养。
4、现场检查,出现判修、判废依据情况之一应回收修理或报废。
六、维修
l、内割刀在使用完后,对全部零件特别是密封表面应进行彻底清洗检查,有损伤或裂纹的零件,应更换。
2、毛刺及擦伤部位,可用锉刀修复。
3、刀片如发现有崩刃打刀严重现象,应予更换。
4、清洗全部零件,擦拭干净后涂油装好,放阴干处保存。
七、判修、判废依据
1、判修依据
(1)在起钻后发现外伤、弯曲、螺纹损伤超过塔指Q/CNPC-TZ 52-2003有关规定时,应回收修理。
(2)检查刀片是否完好,损坏明显,应回收修理。
(3)每使用一次后必须进行拆卸维修。
(4)当液压密封件密封失效时,应回收检修。
(5)井场上存放时间超过18个月,应回收修理。
2、判废依据
(1)接头和筒体外伤、弯曲无修复价值,应予判废。
(2)上接头螺纹及外筒连接丝扣按塔指Q/CNPC-TZ 51-2003的规定的方法探伤,不合格者,应判报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