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钩捞绳器是在井眼畅通的情况下,从井筒内打捞电缆、钢丝等绳状工具。
(一)结构原理
如图所示,内钩捞绳器也叫内捞矛,是把厚壁钢管割开, 内壁上焊上挂钩制成,挂钩顺时针方向倾斜,电缆被挂钩挂住之后,在转动扭矩的作用下,钩体向内收缩,使打捞更为可靠。内钩捞绳器只有在井眼较大的情况下才可使用,它的优点是电缆不容易穿越到捞绳器上面。
(二)打捞方法
1.工具选择: 根据套管内径或钻头直径选择工具,使用内钩捞绳器时,其外径与套管内径或井眼直径的间隙不得大于电缆直径。使用外钩捞绳器时, 挡绳帽的外径与套管内径或井眼直径的间隙不得大于电缆直径。
2.钻具结构
(1) 捞绳器+安全接头+钻杆
(2) 捞绳器+一根钻杆+安全接头+钻杆
钻具结构越简单越好,不许下入钻铤。下安全接头的目的是在万一遇卡时可从安全接头处倒开,起出上部钻具, 然后下铣筒套铣电缆解卡。实践证明, 电缆是很好套铣的,只要把盘结在一起的电缆铣碎,即可解卡。如果考虑到井径不规则的因素,挡绳器以上有可能缠绕许多电缆的话,则在安全接头以下接一根钻杆比较有利,这样既便于套铣筒套入,也便于打捞落井的捞绳器。
3.在套管内打捞
若断落的电缆头在套管以内,可以用电缆接捞绳器直接打捞,但下捞绳器时也不能一次下入过多,要下一段起一段,逐步深入,看电缆张力是否增加,如发现电缆张力增加,应立即上起。
在套管内也有这种情况,电缆盘结很死,捞绳器插不进去,可以下铣锥把电缆铣散,但铣锥外径不得小于套管内径 8mm~10mm。
4.在裸眼内打捞
电缆拽断后, 起出的电缆可以丈量或估算,而井内的电缆肯定要下落一段距离,很难预测,此时可以电测井内液体的电阻值,只要仪器碰到电缆,电阻回零或变小,即可确定电缆头的位置。因此,下捞绳器入井,可以在测量或估算深度以下 50m 开始打捞,转动捞绳器 2~3 圈后上提,如无任何显示, 可再多下一个立柱,再转动 2~3 圈后上提一立柱的距离,如无任何显示,可再多下一个立柱,如此继续试探, 但最多不许超过 100m,不管有无显示,必须起钻。因为电缆很轻,在指重表上显示不出它的份量,如果发现上提遇阻,说明已超过电缆头很多,电缆已盘结成堆,就有卡钻的危险。
经第一次打捞,如捞上电缆,应丈量其长度,估算井下电缆头的深度。如未捞上电缆,可以从第一次打捞的深度开始, 每下一立柱,转动 2~3 圈,再上起一立柱的距离,检查井下情况,最多下入深度不许超过4个立柱,必须起钻。
如果下的是内矛捞绳器或带挡绳帽的外矛捞绳器,下钻时可能遇阻,此时已将电缆推下很多,电缆已经结盘,因此只要发现遇阻,应立即打捞,不可再往下推。
当电缆粘附于井壁上,捞绳器无论下多深都碰不到电缆时可以把捞绳器一直下到仪器遇卡位置,打捞电缆的下端,把仪器和电缆提到井口后,再用电缆绞车把电缆起出来。
如果捞绳器未装挡绳帽, 下放时超过电缆头很多,估计捞绳器以上在较长距离内分布着电缆,上提时发现遇阻, 习惯地做法是在有阻力的情况下继续上起,结果是越提越死,一直到提不动为止,这是集中矛盾的做法。
如果到了上提阻力很大,下放不能时,只要还能转动,就争取转动,同时要循环钻井液。转动的目的有三,一是缠紧电缆圈,使外径缩小;二是争取把电缆磨碎;三是争取把捞钩别断。这时首先考虑的问题是如何把钻具起出来,能不能捞上电缆已经是次要问题了。
(三)技术规格
内钩捞绳器技术规格,见表1-34。
表1-34 内钩捞绳器技术规格
外径 mm | 接头螺纹 | 挂钩直径 mm | 挂钩数目 | 开口长度 mm | 总长 mm |
219 | NC50 | 16 | 6 | 950 | 1400 |
194 | NC50 | 14 | 5 | 800 | 1200 |
168 | NC38 | 14 | 4 | 600 | 1100 |
140 | NC38 | 14 | 3 | 500 | 900 |
102 | 27/8"IF | 14 | 3 | 400 | 8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