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满足油藏需要的前提下,优化丛式井布井和井眼轨迹整体设计,尽量减少绕障作业。
2)直井段要求打直。表层直井段应测量轨迹数据,测量点间距不应大于 30m,实时绘制直井段井眼轨迹图;定向井直井段的最大井斜应控制在控制圆柱内,控制圆柱直径应小于井距;如果超出直井段控制标准,可考虑用陀螺测量井眼轨迹和定向造斜,并应按照侧钻绕障措施实施。
3)外排井的表层套管或隔水导管可考虑预斜方案。
4)对于存在防碰风险或绕障作业时,则应选用牙轮钻头,并使用陀螺定向造斜,配合常规测量方法。
5)钻井液应有较强的稳定井壁和携砂能力,必要时应打稠钻井液塞。
6)应避免在同一位置长时间循环。
7)根据需要可考虑用陀螺复测表层井段或二开上部部分井段的井眼轨迹数据。
8)加强现场监控,监视钻压、钻速、排量、泵压、扭矩等参数,钻井液出口处应捞砂取样,观察岩屑,判断井下情况变化;观察邻井井口,并监听是否有撞击邻井套管的声音。并及时用定向井软件对轨迹进行防碰计算和分析。
9)钻进中若出现钻遇套管的征兆,立即停止钻进,将钻具提离井底 5m 以上活动循环。
10)进一步分析磁场强度是否正常、重新测量井眼轨迹数据,如磁场强度异常,使用陀螺仪测井眼轨迹,确认是否与邻井套管相撞。
作者: ;来源: ;人气: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