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总 则
1.1 为规范生产安全风险管控和隐患排 查治理工作,预防和控制事故发生,提高本 质安全水平,特制定本细则。
1.2 风险分为重大风险、较大风险、一 般风险和低风险,分别对应“红、橙、黄、 蓝”四种颜色。
1.3 隐患是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可能 导致事故发生的物的危险状态、人的不安全 行为、管理上的缺陷和环境的不安全条件, 分为重大、较大和一般事故隐患。
1.4 公共安全风险管理参照本细则执行。
2 管理职责
2.1 HSSE 委员会负责研究决定公司重大 安全风险和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重点 工作。
2.2 HSSE 委员会办公室负责协调各部门 开展重大安全风险评估和制定隐患排查治理 工作计划,定期开展监督检查并向 HSSE 委员 会汇报。
2.3 各专业分委员会组织开展业务范围 内的风险识别、评估、控制、监控和隐患排 查,落实风险控制措施,实施隐患治理,并 定期向 HSSE 委员会汇报。
2.4 各单位作为安全责任主体,负责建 立双重预防机制,落实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 排查治理责任。
2.5 员工负责本岗位风险识别和隐患排 查工作。
3 风险管理内容和要求
3.1 风险识别
3.1.1 公司和各单位每季度至少开展一 次全面风险识别。
3.1.2 基层操作岗位每年针对岗位的作 业活动、操作行为、设备设施和作业环境等 开展风险识别,建立岗位危险事件清单,审 查操作规程和应急处置措施。
3.1.3 基层单位(项目部、基层队)根 据工作任务,首先识别工程项目存在风险, 并结合基层人员和设备状况,对岗位设置、 设备设施、工艺流程和工作区域等单元,运 用安全检查表法(SCL)开展风险识别,形成 基层单位风险清单。
3.1.4 直属单位负责指导基层单位开展 风险识别,安全部门负责组织各专业部门对 基层单位上报的风险分专业汇总与审核,开 展分管业务范围内的风险识别,形成单位风 险清单。 3.1.5 公司安全部门牵头组织开展风险 识别工作,各专业分委员会按照业务管理内 容负责督促指导各单位风险识别,对各单位 上报的风险分专业进行审核,开展分管业务 范围内的风险识别,初步形成各专业部门风 险清单。 3.1.6 出现以下情况时,应当及时开展 风险识别。
3.1.6.1 钻机提升系统和高压设备设施 长期在额定载荷的 80%及以上运行。
3.1.6.2 重点探井、边远井钻遇不明地 层。
3.1.6.3 施工设计、方案和内容发生重 大变化。
3.1.6.4 生产运行、劳动组织和设备设 施发生重大变化。
3.1.6.5 相关法律、法规与标准规范发 生重大变化。
3.1.6.6 发生溢流或有毒有害气体严重 泄漏事件。
3.1.6.7 发生火灾爆炸或人身伤害事故。
3.1.6.8 发生放射源或民用爆炸物品失 控事件和较大财产损失事件。
3.1.6.9 其他需要开展风险识别的情况。
3.2 风险评价
3.2.1 公司成立风险评价小组,依据《中 国石化安全风险评估指导意见》,开展风险 评价,形成公司级风险清单,并分解到相关 责任部门、责任单位和责任人。
3.2.2 机关各部门根据分管业务对风险 评价结果和管控措施审核把关,完善风险清 单,落实管控措施。
3.2.3 各二级单位应当对识别出的风险 进行定量评价,基层单位(项目部、基层队) 以定性分析为主,鼓励开展定量分析。
3.2.4 风险值≥40 且后果严重性等级 为 E、F、G 的风险可推荐为集团公司重大安 全风险。
3.3 风险控制
3.3.1 公司和各单位对设备设施、人员 能力不足风险,每年制定风险总值降低目标 和计划,实行年度考核并公示;对工程项目 施工风险实施过程管控,管控情况每季度公 示。 3.3.2 各级主要负责人承包本单位的最 大风险,其他负责人按照风险值高低和分管 业务承包其他风险。设备设施和人员风险在 承包期内实现风险降级或风险值降低,工程 项目风险在承包期内不出现风险失控。 3.3.3 承包人应当审定风险管控方案措 施,协调各种资源,定期组织检查,确保风 险管控措施有效落实。
3.3.4 重大风险应当分级编制专项预案 和应急处置方案,并组织演练。
3.4 风险监控
3.4.1 公司和各单位根据风险清单发布 情况,按风险等级和区域位置绘制红、橙、 黄、蓝四色风险分布图;基层单位绘制场所 风险分布图并公示。
3.4.2 公司和各单位对重大安全风险的 基本信息、管控措施和管控责任人等定期进 行公示。
3.4.3 强化过程管控,动态掌握风险变 化情况。开展专项检查、挂牌督办和每月跟 踪,持续改进重大风险管控措施。
3.4.4 公司每年对风险清单和管控情况 分析总结,对系统性风险从完善规章制度、 操作规程等方面进行管控,并定期开展检查 监督。
3.5 风险降级或销项
3.5.1 设备设施和人员风险,每年开展 专项评估、形成报告,及时降级或销项。工 程项目风险,严格实行过程管控,项目结束, 风险自动销项。
3.5.2 安全风险评估报告应当包括:风 险基本情况、风险管控措施落实情况、剩余 风险和评估结论等。
3.5.3 重大风险降级或销项由 HSSE 委 员会研究决定。
4 隐患管理内容和要求
4.1 隐患排查
4.1.1 通过日常检查、定期检查、专业 排查、专项排查和事故类比排查等多种形式 持续开展。
4.1.2 出现以下情况之一时,应及时组 织开展隐患排查。
4.1.2.1 法律法规、标准规范修订发布 时,公司安全部门应当组织开展法规符合性 隐患排查。
4.1.2.2 同类企业发生生产安全事故时, 公司安全部门应当组织开展事故类比性隐患 排查。
4.1.2.3 生产施工环境发生重大变化时, 公司相关业务部门应当组织开展环境适应性 隐患排查。
4.1.3 对排查出的隐患进行分级管理, 建立基层单位、直属单位和公司级隐患清单。
4.1.4 各类检查及评估发现的隐患,由 检查评估组织部门提出隐患清单,各专业管 理部门进行分级、分类后分别录入中石化安 全管理信息系统。基层班组和岗位发现的隐 患,由各单位负责列入隐患清单,并录入中 石化安全管理信息系统。
4.2 隐患分级
4.2.1 对发现和识别出的隐患,应逐级 建立隐患登记台账,并按一般隐患、较大隐 患和重大隐患进行分级管理。
4.2.1.1 一般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 较小,发现后能够立即整改排除的隐患。
4.2.1.2 较大隐患是指危害较大,整改 有一定难度,不能即查即改,但又急需整治 的隐患。
4.2.1.3 重大隐患是指符合国家、集团 公司规定的重大隐患判定标准或经评估可能 导致较大及以上事故,必须及时整改的隐患。
4.2.1.4 重大隐患由各单位按照有关程 序逐级上报。
4.3 隐患治理
4.3.1 一般隐患由项目部、基层队负责 整改;较大隐患由各单位按照“五定”(定 方案、定资金、定期限、定责任人、定预案) 要求组织整改。 4.3.2 重大隐患首先立足于本单位按 “五定”要求进行治理,本单位确实难以治 理的,根据业务范围上报公司业务主管部门, 同时抄报安全主管部门。
4.3.3 公司业务主管部门组织有关部门 和人员对各单位上报隐患进行专项研究,立 足在本系统业务范围内进行治理。
4.3.4 各单位和公司业务系统范围内难 以治理或需要协调治理的隐患,上报公司 HSSE 委员会办公室。HSSE 委员会办公室组 织有关部门,按照风险程度及轻重缓急原则 对隐患进行讨论,提出“五定”要求,并挂 牌督办。
4.4 隐患投资项目管理
4.4.1 经公司研究需要投资立项治理的 隐患项目应编制项目建议书,按规定要求办 理立项审批;利用安保基金治理的安全隐患 项目,由安全管理部门负责与中石化石油工 程公司专业部门进行对接、管理。 4.4.2 隐患治理项目计划下达后,安全 管理部门制定项目“五定”方案(整改方案、 资金来源、完成期限、项目负责人、预案)。 项目实施方案变更或调整,应履行变更审批 手续。 4.4.3 项目完成后,各单位应及时组织 竣工验收,并填写隐患治理项目验收表。公 司有关部门在各单位验收基础上,依据项目 “五定”要求,组织进行验收。
5 信息管理
5.1 坚持动态管理和监控,公司和各单 位应当如实记录安全风险识别管控和隐患排 查治理情况,向员工通报,并及时录入中石 化安全管理信息系统。
5.2 公司和各单位应于每季度末发布下 季度重大安全风险清单,每月公示风险管控 工作情况;基层单位应当在作业现场进行安 全风险公示。
5.3 公司各专业分委员会、各单位应当 于每季度末将本专业、单位下季度重大安全 风险清单报送公司 HSSE 委员会办公室。
5.4 各单位每季度进行统计分析,对较 大、重大隐患治理完 成情况进行总结,并于每季度最后一个 月 30 日前向公司业务主管部门和安全管理 部门报送书面报告。
5.5 隐患治理项目计划下达后,各单位 应在每月 28 日前将实施进度情况上报公司 安全管理部门。
5.6 每年总结安全风险和隐患排查治理 情况,确定下年度工作重点,提交 HSSE 委 员会研究决定。
6 检查与考核
6.1 各单位安全风险和隐患排查治理管 理工作情况,纳入公司检查与考核。
6.2 公司鼓励员工采取合理化建议、全 员安全诊断等形式,开展最优化安全风险管 控,鼓励员工及时发现并排除事故隐患,对 表现突出人员,按规定进行表彰和奖励。
6.3 公司对工作不力、履职失职等行为, 导致现场管理混乱、风险失控或者发生事故 的责任单位、责任人,严肃考核问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