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井漏预防十条
1.坚持预防为主、防堵结合的原则。
2.在各区域防漏堵漏方案的基础上,制定单井井漏预防方案。
3.在调研邻井资料的基础上,原则上在井控安全及井壁稳定 的基础上使用低密度钻进。
4.根据邻井资料,钻遇漏层前调整好钻井液性能,提前加入 防漏剂预先封堵,提高钻井液的防漏能力。
5.坚持下钻过程中分段循环,分段循环选择在稳定的井段进 行,易漏区域施工,控制下钻速度,开泵排量由小到大,返出的 钻井液及时调整性能,避免因压力激动造成井漏。
6.易漏井段加重前,先提高钻井液封堵性能,再进行循环加 重,循环周提高密度不得超过 0.02g/cm3。条件允许,可采用重 泥浆加重。
7.易漏地层钻进,尽可能使用流变性能良好的钻井液,降低 环空压力,避免过高黏切诱发井漏。
8.出现渗漏的井,为提高封堵效果,钻过漏层起钻时,在漏 层井段打入堵漏钻井液,利用起下钻静止时间,提高漏层自愈合 能力。
9.强化固相控制,确保钻井液清洁,降低环空液柱压力。根 据井眼大小决定排量,在满足携砂的前提下,尽量使用低排量, 降低环空压耗,防止井漏。
10.强化坐岗观测,发现排量减小及时停泵。对于井漏,发现 越早,堵漏成功率越高。
二、井漏处理十条
1.施工前要仔细研读工程、地质设计,做好邻井资料调研分 析,结合工程地质录井信息,做好防堵漏预案和堵漏材料准备。
2.井漏发生后,应立即停泵,根据地区地层特性,确定灌浆 量,把钻具起至安全井段。根据施工情况、漏失严重程度(漏速、 漏失量、漏层压力、井眼压力降低后是否有其他层位的流体进入 井眼/漏层),判断漏层位置、漏失性质和是否对环境造成影响等。 必要时采用特殊手段确定漏层位置。
3.根据漏层位置和漏失性质科学选择堵漏剂,参照堵漏预案 确定配方和堵漏工艺。
4.堵漏施工前要做好井下安全分析,在井下条件允许的情况 下,尽可能钻穿漏层,并再多钻 1-2 个单根,集中堵漏。
5.选择合适的钻具组合和注堵工艺,避免造成井下故障。
6.同裸眼存在塌、漏复杂压力系统的井,坚持“预防为主、 塌漏同治”技术思路;长裸眼段/有多个漏失层位施工的井,要 遵循“防堵结合,分段巩固”的堵漏思路施工,每次强化井段不大 于300 米或不多于 2 个漏失层。
7.采用中原速堵、水泥、可控胶凝等堵漏工艺堵漏时,必须 使用光钻杆施工,下入位置要确保钻具底部距离漏层有一定的安 全位置。固结类堵漏施工必须提前做好小型试验,确保堵漏效果 和施工安全。
8.施工有潜在井漏风险的井时,现场必须储备一倍于以上井 眼容积的轻泥浆和满足两次堵漏需求的堵漏材料。
9.禁止使用带动力钻具和井下测量仪器的钻具组合进行堵 漏施工。
10.对于因天然裂缝、孔洞或洞穴引起的严重漏失,在条件满 足施工的前提下可以采用抢钻的方法钻穿漏层,条件不能满足抢 钻施工时,要先采用注体积填充材料建立止流屏障,再组合使用 高浓度堵漏材料或其他永久性封堵剂进行堵漏。对于有潜在环境 污染风险的浅层堵漏,禁止使用对环境有害的堵漏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