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又漏又喷压井,是指井喷与漏失同存于一裸眼井段中的压井。这种情况要优先解决漏失问题,否则,压井时因压井泥浆的漏失而无法维持井底压力略大于地层压力。根据又喷又漏产生的原因不同,其表现形式可分为上喷下漏、下喷上漏和同层又喷又漏三种典型情况。
(一)上喷下漏的处理
(1)原因
在高压层以下钻遇低压层(裂缝、孔隙十分发育)时,井漏将钻井泥浆和储备泥浆消耗殆尽,井内得不到泥浆补充,使井内液柱压力降低而导致上部高压层井喷。
(2)处理步骤
①在高产层以下钻遇井漏,应立即停止循环,间歇定时定量反灌泥浆以降低漏速,尽可能维持一定液面来保证井内液柱压力略大于高压产层的地层压力。
②反灌泥浆的密度应是产层压力当量泥浆密度与安全附加当量泥浆密度之和。
③当漏速减小,井眼-地层压力系统呈暂时动平衡状态后,可着手堵漏,堵漏成功后就可以压井了。
(二)下喷上漏的处理
(1)原因
当钻遇高压地层发生溢流后,提高泥浆密度压井而将高压层上部某地层压漏时,就会出现所谓下喷上漏。
(2)处理步骤
①溢流发生后压井造成上部地层漏失,立即停止循环;
②间歇定时定量反灌泥浆;
③隔开喷层和漏层,再堵漏以提高漏层的承压能力;
④关井。
(3)隔离喷层和漏层及堵漏压井的方法
①注水泥塞隔离和注水井堵漏。此法是将钻具置于喷层以上不远处,注一水泥塞以隔离喷层。然后对上部地层找漏并注水泥堵漏,再用压井泥浆对漏层试压合格后才钻开水泥塞。若为多层漏失,则层层试漏,漏了再堵,直到恢复钻进。
②注重晶石和水泥塞隔离及堵漏。如果压井后在喷层以上注水泥难于形成水泥塞,则改注重晶石,在重晶石塞以上注水泥塞达到隔离、堵漏的目的。
③注一定密度的泥浆堵漏和压井。这种方法用于漏层接近喷层,井眼-地层压力系统处于不易稳定的动平衡状态和在漏层位置不清,无法注水泥塞作业时。
④不压井起钻后下套管、压井,再注水泥固井。当起下钻中途井喷压井时,预知的喷层上部的低压层将发生漏失,在允许提前下套管的前题下可采用此法。
⑤注超重泥浆压井然后堵漏。若喷层与漏层相距甚远,可在漏层以下注一段超重泥浆压住井喷,然后对上部漏层堵漏。
(三)同层又喷又漏的处理
(1)原因
同层又喷又漏多发生在裂缝、孔洞发育的地层,或压井时井底压力与井眼周围产层压力恢复速度不同步的产层。这种地层对井底压力变化十分敏感,井底压力稍大则漏、稍小则喷。
(2)处理方法
①间隔定时反灌一定数量的泥浆,维持低压头下的漏失;
②起钻、下光钻杆堵漏或起钻、下油管完井。